防水工程是房屋 “隱形的生命線”,但很多人因認知偏差或操作不當,剛做完就出現(xiàn)滲漏,反復維修費時又費錢。以下這 5 種人最容易在防水施工中踩坑,快來避雷!
一、“圖便宜” 的省錢黨:貪小便宜吃大虧
這類人總覺得 “防水差不多就行”,在材料和施工上拼命壓價。要么買低價劣質(zhì)防水涂料(如非標瀝青卷材、過期涂料),這些材料耐候性差,用不了 1-2 年就會開裂粉化;要么找無證游擊隊施工,省略關鍵工序(如不做附加層、少刷一遍涂料)。結(jié)果往往是剛?cè)胱【吐┧?,重新維修的費用遠超當初省下來的錢,還可能牽連樓下鄰居索賠,得不償失。
二、“想當然” 的自裝黨:憑經(jīng)驗施工不靠譜
很多自裝業(yè)主覺得防水施工簡單,自己動手就能搞定,卻忽略了專業(yè)細節(jié)。比如基層沒清理干凈就刷涂料,導致防水層與基層空鼓;衛(wèi)生間墻面只刷 30cm 高,淋浴區(qū)不做滿墻防水;閉水試驗只做 24 小時就匆匆驗收。這些想當然的操作,會讓防水留下隱蔽隱患,可能半年或一年后才出現(xiàn)滲水,到時查找漏點更困難。
三、“催工期” 的急躁黨:壓縮工序埋隱患
裝修時總想著快點完工入住,對防水施工 “趕進度”?;鶎觿傉移竭€沒干燥就強行刷涂料,水汽被封在里面,防水層很快起鼓脫落;防水涂料沒干透就貼瓷磚,導致涂料與瓷磚之間粘結(jié)不牢,還會引發(fā)防水層開裂。防水施工有嚴格的干燥時間(如單組分涂料需 4-6 小時表干,雙組分需 24 小時固化),盲目催工期只會讓防水 “短命”。
四、“輕細節(jié)” 的馬虎黨:小地方漏成大問題
這類人只關注大面防水,卻忽略陰陽角、管根、地漏等 “細節(jié)死角”。比如衛(wèi)生間管根周圍不做圓弧處理,防水涂料在這里形成銳角,容易開裂;陰陽角不貼附加層,基層伸縮時防水層直接受力斷裂;屋面天溝、落水口周圍不加強防水,雨水匯集處最先滲漏。防水的成敗往往在細節(jié),這些小疏忽會成為漏水的 “突破口”。
五、“不驗收” 的佛系黨:完工即合格的誤區(qū)
很多人覺得防水刷完、卷材鋪完就萬事大吉,不做閉水試驗或驗收走過場。衛(wèi)生間閉水試驗只放淺淺一層水,也不樓下查看;屋面防水不檢查搭接縫是否牢固、涂料是否漏涂;甚至施工隊說 “保不漏” 就簽字驗收。等到發(fā)現(xiàn)漏水時,施工隊可能早已失聯(lián),維權無門。沒有嚴格驗收的防水,就像沒戴安全帽的施工,風險全由自己承擔。
防水施工沒有 “差不多”,每一步都需要嚴謹對待。避開這 5 類踩坑行為,選擇正規(guī)材料、專業(yè)施工隊,做好基層處理、細節(jié)加強和閉水試驗,才能讓防水工程真正 “一勞永逸”,避免后期漏水的糟心事。
掃碼關注更多精彩!